实践笃行,协同并进 | 第九届华东健康管理论坛精彩回顾
初夏的青岛,夏木成荫,万物并秀。2024年5月31日-6月2日,第九届华东健康管理论坛隆重举行,来自我国健康管理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600余位健康管理同仁欢聚一堂,以权威专业的视角直击健康管理领域前沿和先行先试新成果,共话健康管理研究最新进展,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年度盛会。
在6月1日下午举行的肿瘤精准早期筛查论坛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江孙芳教授带来了《基于健联体模式下的社区肝癌早期筛查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演讲,围绕中国慢性肝病流行病学、肝癌社区筛查模式的探索实践及新技术赋能等内容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在与会的专家学者中获得了热烈反响。
江主任首先指出,中国肝癌的高危人群众多,肝癌防治亟需引起重视。根据《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纲要精神,需进一步深入推进癌症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构建分层肝癌筛查体系、加强癌症防治科研成果的推广,从而实现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的目标;并提出探索新技术和指标,如miRNA等新的肝癌标志物或标志物组合是实现癌症防治目标、筑基健康中国的有效举措。
她进一步介绍到,《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版)》明确将miRNA7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并且全文多次提到基于7个miRNA组合对原发性肝癌早期检测、诊断、监测的意义。基于血浆7种miRNA的肝癌诊断模型对极早期肝癌的检出率高达86.1%,比传统标志物AFP高出30%;对AFP阴性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7%和84.5%,明显优于传统标志物的检测(证据等级 1,推荐 A)。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发现肝内直径≤1cm结节,若不能明确诊断的,可以进行每2~3 个月的影像学检查随访并结合血清AFP、7 个microRNA组合等以明确诊断。总结而言,miRNA7™能够显著提高极早期肝癌的检出率,在复发监测方面也明显优于其他传统肝癌标志物,特别是对于AFP阴性人群。
随后,她介绍了肝癌早期筛查的“中山健联体模式”的区域探索实践——以中山医院为核心,联合8家肿瘤专科联盟医院,全市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的“1+8+18”复旦中山肿瘤防治网,携手打造“防筛诊治访”的健联体模式,优化15分钟社区健康圈,带领社区和其他医疗单位实施同质化管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致力于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此外,作为“主动型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先行试点,沪卫行动之“肝爱自己”大型肝癌早筛公益活动也已于近期在闵行区康城社区启动,旨在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从“被动就诊”到“主动健康”。活动依托于全球首个获上市许可的三类肝癌分子检测产品miRNA7™这样先进的早检技术和专业的医疗团队,完善了从肿瘤预防、高危人群筛查到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以及康复服务的一体化防治体系,有效降低了肝癌危害。
本届论坛团结和凝聚健康管理学术界同仁,是助力各类健康管理机构高质量发展,卓有成效的对接未来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的重要平台。 相信未来随着miRNA7™在健康管理领域中更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将为提高我国肝癌的早诊率和5年生存率做出贡献,有效推动中国癌症早检关口前移,构筑全新视野下的健康管理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