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慧动态

山城论健,智领前沿 | miRNA7多模态融合模型开启肝癌早诊新视野

2025年06月30日

近日,重庆市健康管理医师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在美丽的山城盛大召开。本次会议以“聚焦学科前沿,创新智慧管理”为主题,聚焦当下健康医学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先进经验,广邀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旨在为健康管理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新思路。

微信图片_20250630093042_187.jpg

在6月29日下午举办的“质量控制论坛”中,重庆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李雪霖教授,为大家带来了《7种微小核糖核酸(miRNA7)检测技术在肝癌早期筛查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的专题报告。李主任深入解析了基于miRNA分子标志物的肝癌早期检测新策略,并分享了该创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为肝癌早期筛查与诊断领域带来了前沿视角与宝贵经验。

李2.JPG


李主任开宗明义地指出,肝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防治的重点难点。数据显示,中国肝癌高危人群数量庞大且类别多样,早诊率显著低于其他国家。这一现状与肝癌的高度异质性密切相关——尽管高危人群明确,但致病机制复杂多样。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肝细胞癌病例增长最快的病因。如何有效阻断脂肪肝病向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癌发展的进程,已成为当前医疗领域的重要课题。


1.jpg


随后,李主任介绍到,早筛和早诊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突破口。目前我国肝癌早期筛查主要依赖甲胎蛋白(AFP)、超声、CT等传统检测手段,但这些方法存在明显局限性。甲胎蛋白(AFP)作为传统标志物,对早期肝癌的检出率不足40%,且30%-40%的肝癌患者AFP始终阴性。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于早期肝癌的灵敏度也仅维持在30%左右。超声对早期肝癌的灵敏度仅为45%,即使与AFP联合检测,灵敏度也仅为63%,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因此亟需更可靠、有效的方法来提升早诊率。


2.jpg


李主任进一步介绍到,miRNA7作为一种快速、便捷、高效的肝癌检测新技术,在肝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经大样本、多中心验证,miRNA7对极早期肝癌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AFP和DCP,检出率提高30%。同时,miRNA7能精准识别AFP阴性肝癌患者,对AFP阴性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7%84.5%,明显优于传统标志物的检测。miRNA7在BCLC 0期肝癌中的AUC值达0.936,展现出了优秀的极早期预警能力。凭借这些突出的技术优势,miRNA7获得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等权威指南的高证据级别推荐。


微信图片_20250630093043_192.jpg


随后,李主任通过两个典型病例,生动展现了miRNA7在早期肝癌筛查中的显著优势和重要价值。案例一中,miRNA7较影像学提前18个月预警肝癌风险,患者及时接受微创手术切除2cm肿瘤,实现根治性治疗,大幅提升生存预后。案例二中,在AFP、DCP、AFP-L3等传统标志物均为阴性的情况下,miRNA7仍精准检出1.5cm的小肝癌弥补了传统血液检测的盲区,为早期肝癌的及时诊断提供了关键依据。


微信图片_20250630093042_191.jpg


最后,李主任分享了肝癌早筛技术的最新进展——miRNA7多模态融合模型。她指出,既往多模态模型如GALAD、GAAD、ASAP等,存在缺乏大规模中国人群数据,以及基因分子层面的标志物的不足。而miRNA7多模态融合模型作为肝癌早筛早诊的创新解决方案,基于医院内的大检验数据的整合及发掘,涵盖了miRNA7检测数据、患者基础信息和多种临床指标,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精准分析。临床研究证实,GALADM模型在极早期和早期肝癌阶段,区分HCC与非HCC人群,均优于单指标、既往指标单一组合及GALAD模型,为解决肝癌异质性带来的诊断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微信图片_20250630093042_190.jpg


微信图片_20250630093042_189.jpg


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为健康管理领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与会专家就"互联网+健康管理"的创新发展路径达成重要共识,为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顿慧医疗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深化科研创新与技术突破,推动前沿技术更好地赋能健康管理实践,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