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糖尿病日——揭秘“控糖”好帮手
中国是成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2.8%,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更是高达35.2%。随着我国老龄化和城市化加剧,糖尿病高危人群不断增加,如不进行糖尿病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将会对中国社会和公共卫生构成挑战。
今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Diabetes and well-being),旨在呼吁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幸福感置于护理的核心,推动改变原先的糖尿病认知,进一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什么要定期检测糖化白蛋白?
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是葡萄糖与人体血液中的血浆白蛋白发生糖化反应的产物,能反映糖尿病患者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对短期内血糖变化较糖化血红蛋白(HbA1c)更敏感,是评价患者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
糖化白蛋白和糖化红蛋白的区别?
糖化白蛋白(GA)能更精确地反映血糖水平:由于白蛋白的半衰期为17-19天,因此糖化白蛋白能反映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而糖化红蛋白(HbA1c)的半衰期为90-120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相比之下,糖化白蛋白比糖化血红蛋白更能反映近期的血糖情况,更能准确的评估糖尿病近期的治疗效果,也有助于对未确诊的糖尿病或应激性高血糖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于贫血、慢性肾病、血液透析、妊娠等受红细胞周期变化情况影响的特殊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会低估患者的实际血糖水平,但糖化白蛋白(GA)测定不受影响。
GA被纳入多项指南共识
目前,已有多个国内指南及专家共识均推荐使用糖化白蛋白(GA)检测,同时它也是日本糖尿病、妊娠学会的推荐项目。例如: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健康体检项目专家共识》(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4年4月)
《2012年血液透析患者糖尿病治疗指南(日本透析医学会)》
顿慧医疗旗下骏实生物自主研发的糖化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沪械注准20192400466)可用于糖尿病筛查,并辅助鉴别急性应激如外伤、感染等所导致的应激性高血糖,以及血糖控制的监测及疗效评价,尤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调整后的疗效评价。
该试剂盒更是实现了不受糖化氨基酸的干扰,对于羟苯磺酸钙、胆红素、甘油三酯、尿酸、VC等干扰物均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GA检测的临床意义及适用人群
1. 产科——妊娠期糖尿病的排查和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的排查、管理,新生儿并发症监测。妊娠期妇女进行血糖监测尤为重要,而28周后,由于受到缺铁性贫血的影响,HbA1c会异常升高,而GA不受影响。孕妇在孕期同时监测GA和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水平,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有助于更好地评估血糖控制情况并指导治疗方案、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监测相关的新生儿并发症,以保障母婴的健康。
2. 肾内科/透析室/大内科——肾功能受损者
肾脏功能受损者、肾功能受损的糖尿病患者和某些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心衰等)患者的血糖监测。与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相比,透析患者的HbA1c显著降低,而GA无明显变化,因此,对于需要透析的糖尿病患者,传统的HbA1c水平可能不准确,GA能更客观地反映这部分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糖控制情况,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3. 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和动态监测。相对于长期血糖控制指标如HbA1c,GA反映的是较为近期的血糖水平,更具敏感性,定期监测GA水平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血糖控制效果和短期内血糖波动情况,有助于病情和治疗方案有效性的评估,为后续降糖治疗和营养干预方案的选择与调整提供依据,也有助于降低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及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健康管理中心——糖尿病高危人群
糖耐量异常者、老年人、肥胖者、营养不良者,以及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等高危人群,GA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血糖水平和血糖控制情况。GA异常是提示糖尿病高危人群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的重要指征;GA(≥17.1%)联合空腹血糖(FPG)进行糖尿病筛查,可以减少糖尿病潜在患者的漏诊比率,有助于疾病早期发现和管理潜在风险。
5. 外科—围术期的血糖控制
围术期的血糖控制和未明病因的鉴别诊断。围术期血糖控制的中短期变化通常无法通过HbA1c反映出来。为评估围术期血糖控制,与HbA1c相比,GA更具实用性。通过联合检测GA和HbA1c,可以辅助判断围术期高血糖状态,并区分应激性高血糖,尤其是在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对于病因不明的昏迷患者或正在接受葡萄糖输注的抢救患者,急查GA与HbA1c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糖尿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事业。糖化白蛋白(GA)作为不容忽视的血糖监测指标和“控糖”好帮手,能够有效提高监测的准确性,为疾病控制、方案调整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体现出了其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巨大潜力和价值。